搜尋意圖是什麼?如何了解搜尋意圖,運用 6 大技巧提升 SEO?
前言
如果你正在鑽研 SEO,相信你一定很常聽到「搜尋意圖」。
那麼「搜尋意圖」是什麼?我們要怎麼透過「搜尋意圖」來優化SEO?
本篇文章將會完整的告訴你!那就讓我們開始吧!
延伸閱讀:SEO是什麼?自學 SEO 前必讀:完整入門教學(搜尋引擎優化指南)
什麼是「搜尋意圖」?
「搜尋意圖」(Search Intent)指的是使用者在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時,實際想得到的資訊或解答。
-
有些人搜索「蘋果」是想看「最新 Apple 產品資訊」,而不是要「買水果」。
-
有人搜尋「牙膏」,背後目的可能是「哪裡可以買到、或有沒有推薦的品牌」,而不是想看「牙膏的組成與原理」。
-
也有人搜尋「拉麵」,其實是想找附近的拉麵店地址或評價,而不是想知道「拉麵是什麼」。
如果網站內容與使用者想得到的東西不相符,即使 SEO 再厲害,也難以獲得長期的高排名。
也就是說,所謂的「掌握搜尋意圖」,就是能精準滿足使用者心中的「為什麼要搜尋這個字」,也就是了解「使用者在搜尋某個關鍵字時正在想什麼」,並提供最符合需求的解答,就能有效提升 SEO 排名。
為什麼搜尋意圖對 SEO 這麼重要?
多年來,Google 不斷精進演算法,像是 RankBrain 和 BERT ,目的只有一個:更精準理解使用者的搜尋意圖,這些演算法就像網站的內容審查員,會仔細檢視你的內容是否能真正解答使用者的疑問。
一旦演算法判定你的內容可以更好的回答使用者的問題,完美符合搜尋意圖,Google 自然願意給予更高的排名與曝光機會,這就是搜尋意圖為什麼重要的原因。
延伸閱讀:Google 演算法更新!演算法是什麼?一篇全了解
小筆記:演算法怎麼判斷內容是否符合搜尋意圖?演算法會從各種角度(使用者行為、頁面內容、跳出率等)來評估你的內容是否滿足搜尋意圖
怎麼更理解搜尋意圖?實際範例告訴你
了解搜尋意圖的重要性後,那麼我們要怎麼更實際的理解搜尋意圖呢?
接下來,我們將透過幾個常見的關鍵字範例,深入帶你瞭解不同搜尋意圖,幫助你建立符合自身的關鍵字策略。
咖啡機 v.s. 咖啡機推薦
「咖啡機」
-
使用者常見目的:使用者可能只是想了解咖啡機的種類、價格,或者已經鎖定目標,準備直接購買。
-
最佳做法:針對這類使用者, 在相關頁面提供不同機型的基本介紹、價格區間、購買流程、付款與運送方式,並清楚標示品牌與保固資訊,也能增加使用者的信任感。
「咖啡機推薦」
-
使用者常見目的:使用者通常抱持著比較心態,想參考不同品牌、功能,或尋找評測和心得,簡單來說,他們正在尋求購買上的評比及建議。
-
最佳做法:撰寫「2024 年咖啡機評比」「高 CP 值機型 TOP 10」等文章, 分析各機型的優缺點,並分享實際的使用體驗,幫助讀者快速理解哪一款機型適合自己,是這類內容的關鍵。
情人節 v.s. 情人節禮物推薦
「情人節」
-
使用者常見目的:通常想知道情人節的日期、由來、習俗,或是該做哪些慶祝活動。有時只是想單純搜尋「情人節在幾月幾號」或「情人節的歷史」。
-
最佳做法:在頁面或文章中介紹情人節起源、小故事、有趣的習俗(如白色情人節、七夕、傳統風俗)。並且提供簡單的慶祝建議或浪漫點子(例如一起做甜點、看電影等)。如果你是相關活動的主辦單位,也可放上活動資訊、地點與報名方式。
「情人節禮物推薦」
-
使用者常見目的:想找尋「送女友/男友/伴侶的最佳禮物」,需要詳細且具體的靈感或參考。希望看到實際建議、熱門商品清單、優惠資訊等,快速找到適合送給另一半的禮物。
-
最佳做法:撰寫「2024 年情人節禮物推薦」「不同預算的禮物清單」「高人氣情人節餐廳或浪漫套餐選擇」。根據不同身份或需求,提供客製化的建議(如學生預算、上班族預算、奢華禮物清單等)。包含實際商品連結、價格、評價,或推薦可搭配的花束、卡片等,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。
手機相機評價 vs. 手機相機設定教學
「手機相機評價」
-
使用者常見目的:想先了解某款手機的相機效果,例如夜拍、縮時、廣角、人像模式等表現,作為購買前的參考。希望看到專業測試、範例照片、客觀評價或實際使用感受。
-
最佳做法:撰寫「XX 手機相機實測報告」「與競品比較的拍照效果分析」,附上多種場景(如白天、夜晚、室內、戶外)的拍攝樣本。提供詳細參數(感光元件大小、光圈、焦段、AI 調校功能),並結合實際使用心得。若能附上和其他熱門機型的對比評測,更能幫助用戶判斷。
「手機相機設定教學」
-
使用者常見目的:已經擁有某款手機,想學習如何調整相機設定,如HDR、ISO、快門速度、濾鏡、對焦模式等,以拍出更好看的照片。需要具體的操作步驟與圖示指導。
-
最佳做法:建立圖文並茂或影片教學,詳細說明如何開啟或關閉相機功能、調整參數。提供拍照小技巧,例如構圖方式、光線運用,或搭配手機自帶的美顏模式使用等。若功能複雜(如手動模式),可拆分多篇教學或依場景(夜拍、遠景、人像)說明不同設定值。
搜尋意圖的四大類型
雖然實際情況可能更複雜,因為使用者意圖經常是交織融合的,但為了方便大家理解,我們可將搜尋意圖大致分為四種類型:資訊型、商業型、交易型和導航型。
這些分類就像四張不同的地圖,可以引導我們在資訊的海洋中找到正確的方向。
1. 資訊型意圖
特徵
使用者只是想找資料或解決特定疑問,沒有立即購買動機,但提供資訊可以累積讀者信任,增加品牌信任感。
常見字詞
常見的提問詞語如「如何」、「是什麼」、「為什麼」、「哪裡」等,都是資訊型意圖的線索。
使用者目標
了解特定資訊或尋找答案,通常會搜尋「是什麼」「為什麼」「如何」等關鍵字
行銷漏斗位置
位於行銷漏斗的上層, 轉換率通常較低,但能帶來大量流量。
範例
「什麼是 SEO」、「台北天氣預報」、「家常蛋料理做法」
優化方式
撰寫部落格文章、指南、教學文,使用清晰的段落與標題,幫助使用者快速找到想要的答案,在頁面內容內,可以適度地放置自家的產品或是服務,或是其他同類型的文章連結,增加網站的使用率。
文章的內容結構清晰,簡單明瞭,並且快速解答核心問題,方便使用者在短時間內得到重點。
2. 商業型意圖
特徵
這類使用者已在準備購買或比較品牌,但還沒決定好要購買哪個產品,因此會想要多比較不同品牌或是查找評價,以做出決定。
常見字詞
「推薦」、「比較」、「評價」、「心得」、「最好」…
優化策略
-
撰寫商品優缺點分析、使用心得、評比或推薦榜單。
-
提供詳細比較表與客觀資訊,讓讀者在你這裡就能做好功課。
-
以真實案例與圖文示範,提升使用者對產品的理解與信任。
使用者目標
在購買前進行產品或服務的比較、評價或研究。
行銷漏斗位置
中層考慮階段,轉換率雖不如交易型,但高於資訊型,在這個階段,如果提供的資訊夠豐富及
吸引人,是可以影響消費者的決策。
範例
「最好的筆記型電腦推薦」、「iPhone 與 Samsung 手機比較」、「床墊評價」
怎麼分辨商業意圖、交易意圖、導航意圖的差別?
以下用 iPhone15 當作範例進行說明:
-
「iPhone 15 評價」→ 商業意圖:想知道優缺點或他人使用心得。
-
「iPhone 15 哪裡買最便宜」→ 交易意圖:尋找購買管道或最優惠的價格。
-
「iPhone 15」→ 可能是導航意圖(想直接找到官方網站或資訊)或商業意圖(想看官方規格),取決於搜尋者自己的目的。
優化方式
提供產品詳細比較、優缺點分析、使用者評價等。
撰寫部落格或評測文,加強網站公信力。
使用 CTA 鼓勵用戶進一步行動,例如加入購物車或詢問客服。
3. 交易型意圖
特徵
使用者已經準備好要行動,比如購買或下單。
常見字詞
「購買」、「哪裡買」、「優惠」、「折扣」、「下單」…
優化策略
-
網站上明顯標示產品價格、購買管道、付款與運送方式。
-
使用者可以快速完成下單流程,不要讓複雜流程打斷購買意願。
-
清楚呈現折扣碼、優惠活動或 CTA按鈕讓使用者可以順利下單購買。
使用者目標
已經有購買意向,想要找產品、服務或是購買管道。
範例
-
「購買 iPhone 13」
-
「Nike 運動鞋哪裡買」
-
「二手車優惠」
行銷漏斗位置
底層,屬於轉換階段,轉換率最高。
優化方式
-
為產品頁面或訂閱頁面進行關鍵字優化。
-
提供價格、折扣、優惠券等資訊。
-
使用清楚的行動呼籲按鈕,鼓勵用戶立即購買或下單。
4. 導航型意圖
特徵
使用者已明確知道要進入哪個品牌或網站。
常見字詞
「品牌名稱」、「網站名稱」、「官方網站」…
優化策略
-
讓品牌官網或官方頁面在搜尋結果前面顯示。
-
善用網站結構化資料,讓搜尋結果呈現更完善。
-
將官網的導覽清晰化,使用者能直接從搜尋引擎進入目的頁面。
使用者目標
想要找到特定網站或品牌的官方資訊。
範例
-
「Facebook 登入」
-
「Nike 官方網站」
-
「蘋果官網」
行銷漏斗位置
使用者已經知道該品牌或網站,通常會是對於品牌有一定的忠誠度,想再回購,或是尋找更多支援及資訊。
優化方式
-
確保網站品牌名稱搜尋結果能夠導向官方網站。
-
讓首頁或主要頁面擁有清晰的網頁結構與導覽。
-
針對品牌關鍵字優化網站標題和描述。
表格彙整
比較項目 | 資訊型意圖 | 商業型意圖 | 交易型意圖 | 導航型意圖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特徵 | 想找資料或解答,無立即購買動機 | 有購買意圖,想比較評估 | 已準備好購買或行動 | 明確要找某品牌或網站 |
常見字詞 | 如何、是什麼、為什麼、哪裡 | 推薦、比較、評價、心得、最好 | 購買、哪裡買、優惠、折扣、下單 | 品牌名稱、網站名稱、官方網站 |
使用者目標 | 了解資訊、尋找答案 | 評估產品或服務,進一步研究 | 完成購買、下單或訂閱 | 進入特定網站或品牌官方資訊 |
行銷漏斗位置 | 上層(流量高、轉換低) | 中層(考慮階段) | 底層(轉換率最高) | 品牌忠誠與回購階段 |
範例 | 什麼是 SEO、台北天氣、蛋料理做法 | 筆電推薦、iPhone 與 Samsung 比較、床墊評價 | 購買 iPhone、Nike 鞋哪裡買、二手車優惠 | Facebook 登入、Nike 官網、蘋果官網 |
優化方式 | 撰寫教學文、使用清晰結構、快速解答核心問題 | 撰寫比較與推薦文、提供評價、加入 CTA | 優化產品頁、清楚呈現價格與購買流程、使用明確 CTA 按鈕 | 強化品牌 SEO、優化導覽與結構化資料 |
怎麼「推測」使用者的搜尋意圖?
為什麼說推測?是因為我們只能夠從各種蛛絲馬跡去推斷使用者想要看到的內容,沒有任何工具告訴我們可以一鍵了解「搜尋意圖」。
也就是說,當我們在進行關鍵字研究或規劃內容方向時,難題在於「我要如何知道使用者心中的真正想法?」
但我們依據操作 SEO 的經驗,提供給各位常見的推測方法,可以嘗試推測看看自己行業內關鍵字使用意圖:
1. 從關鍵字本身去推測
從關鍵字的部分可以推測一部分的使用者意圖。根據關鍵字所帶的動詞或描述去判斷,如「購買」、「比較」、「如何」、「設定」等。
越長尾的關鍵字越好猜,如:「新手如何挑選高效能筆電」、「iPhone Face ID 設定」。
若有價格、折扣、優惠等字眼,通常偏向交易意圖。
若有品牌名稱,可能是導航型意圖。
前幾名的內容類型:若大多是教學文或部落格文章,多半是資訊型;若大多是購物網站,則是交易或商業意圖。
2. 分析Google搜尋結果頁(SERP)
觀察你想優化的關鍵字在 SERP 中前幾名的網站是什麼類型(是教學文?電商頁面?部落格?官方網站?)這會透露一部分的搜尋意圖。
也可以觀察 Google 的額外資訊,是否有圖片、地圖、特色摘要等,這些額外功能常代表特定的搜尋意圖。
常見的搜尋頁面呈現形式:
-
購物廣告(Shopping Ads)、價格比較 → 交易或商業意圖。
-
地圖或 Google 我的商家 → 導航或在地查詢。
-
精選摘要或知識圖譜 → 可能是資訊型意圖。
-
SERP 中多為影片 → 考慮在文章中加入簡短教學影片,或嵌入 YouTube 內容。
-
多為「Top 10 排行」 → 可以將內容整理成「Top 5 / Top 10」形式。
最後,也可以參考 Google 打出關鍵字後跳出的相關搜尋建議,這通常也是使用者可能進一步想問的問題,可以當作參考,幫助掌握更多使用者的延伸需求。
3. 大字或通用字詞會比較困難,建議從長尾關鍵字出發
像「水族館」、「手機」、「車子」等大字或通用字詞會太籠統,很難知道使用者想要什麼,比較難以著手判斷搜尋意圖,去優化結果頁面。
建議聚焦到更多長尾或細分的關鍵字,像「水族館推薦」、「哪支手機電力最強」,再大規模生產內容,逐步擴大到核心主題關鍵字,才進攻大字或通用字詞。
4. 優化 Meta 標籤
在標題與描述中可以適當的融入搜索者最在意的詞彙,如「2024 年推薦」、「最新優惠」、「完整比較」等。
保持SEO 標題和描述含有關鍵字並且簡潔吸睛,讓使用者在搜尋結果頁面就能看出你的內容能解決他們的需求,進而點擊進來,提升點擊意願。
5. 提升使用者閱讀體驗
內容排版需清楚,善用段落、標題、列表等讓讀者快速找到想要的資訊。
圖表與實際範例能幫助讀者更快抓到重點。
行動裝置優化(RWD)、頁面載入速度快,是提升 SEO 分數與使用者體驗的基本技術。
6. 持續觀察並調整
定期檢查網站的搜尋分析數據,觀察 CTR、停留時間、參與率等指標。
並且不斷更新內容,發現意圖或需求改變時,及時更新內容;讓市面上的產品、優惠或趨勢都能跟上變化,才是SEO的優化關鍵。
總結
在 SEO 世界中,「搜尋意圖」就是你能否與使用者建立連結的第一步。只有當你的內容能真正滿足或解答他們心中的疑問,Google 才會把你排在前面;使用者自然也會更信任你的網站,產生更高的互動與轉換。
面對不斷演進的搜尋演算法和多變的使用者需求,我們需要更真心思考對方在意的內容,換位思考,才能長久穩定地保持內容輸出並獲得流量成長。
不要只是追求關鍵字排名,更應該把重點放在「符合使用者搜尋需求」。只有當你的內容真的能夠幫助到使用者,搜尋引擎才會給予正向的評價與更好的排名。
Q&A
Q1:搜尋意圖和關鍵字研究有何不同?
A1: 關鍵字研究著重在「找到相關的詞」,搜尋意圖著重在「瞭解這些詞背後的需求」。簡單來說,前者是什麼詞,後者是為什麼會搜尋這個詞。兩者結合才能創造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內容。
Q2:如果關鍵字的搜尋意圖不明顯,我該怎麼辦?
A2: 你可以使用SERP 分析來確認,看看前幾名的內容形式。如果發現多種形式並存,不妨在文章中同時提供多角度的資訊,或是對該關鍵字做更進一步的延伸調查,找出使用者真正想要的資訊。
Q3:如何讓文章更快匹配到對的搜尋意圖?
A3: 在標題、內文、甚至小標題(H2、H3)中,盡可能使用跟該搜尋意圖相關的詞彙(如「指南」、「比較」、「優惠」等)。並確保文章內容真的有這些資訊,而不只是掛羊頭賣狗肉。此外,搭配良好的使用者體驗(排版、圖片、速度),能加速文章被搜尋引擎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