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部連結是什麼?一篇搞懂「內部連結」怎麼影響 SEO、權重與轉換
在 SEO 策略中,許多人只關注外部連結,卻忽略了同樣重要的「內部連結」。
內部連結不僅幫助使用者快速找到相關資訊,也能引導搜尋引擎理解網站結構、內容層級與頁面權重分配。
本文將深入探討內部連結如何影響 SEO,並提供最佳做法與常見錯誤,協助你打造更健康的網站架構。
內部連結是什麼?
內部連結,就是 網站裡面不同頁面之間的超連結。
舉例來說:
- 從首頁點進去「產品介紹」頁面
- 在文章裡附上另一篇「延伸閱讀」
- 從頁腳連到「聯絡我們」
這些都算是內部連結。和外部連結不同的是,它們都是自己網站內部的「自家連線」。
內部連結對 SEO 的三大影響
1. 權重傳遞(哪個頁面比較重要)
搜尋引擎會透過內部連結,判斷哪些頁面更關鍵。
如果有相互關聯的內部連結,或是內部連結較多的頁面,搜尋引擎會認為這個頁面更重要,從而加重一些權重分數。
- 被連結得越多的頁面,通常權重越高。
- 如果是從「首頁這種高權重頁面」導過去,效果會更明顯。這也是為什麼首頁通常會帶權重到產品頁或主要服務頁。
2. 幫助搜尋引擎理解網站(提升抓取效率)
一個有清楚內部連結的網站,就像有路標的城市,搜尋引擎能更快找到新內容,也能看懂結構。
- 可以避免「孤島頁」(沒有任何內部連結的頁面,很容易被忽略)。
- 讓網站層級更清楚,對收錄與排名都有幫助。
3. 提升使用者體驗與轉換
內部連結不只對搜尋引擎有用,對讀者來說也很重要:
- 在文章裡加「延伸閱讀」,能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,降低跳出率。
- 首頁導向「產品頁」或「立即試用」等 CTA(行動按鈕),可以增加轉換率。
簡單來說,內部連結就像在網站裡拉電線,把重要的地方接起來。這不只讓 Google 找得到你,也能讓讀者更容易找到他們需要的內容。
內部連結 vs 外部連結
如果你還不太清楚「內部連結」和「外部連結」,我們這邊整理了兩者差別,趕快往下看看吧!
內部連結
來源:來自於同一個網站。
主要作用:幫助搜尋引擎快速理解網站架構,並將首頁或高權重頁面的力量,傳遞到其他重要頁面。
其他好處:
- 改善使用者體驗,讓使用者更容易在網站中找到需要的內容
- 因為內部連結是自家網站的設計,所以能完全掌控要放在哪裡、怎麼設計。
外部連結
來源:來自於其他網站,等於別人主動放上我們的網站連結。
主要作用:等於在告訴搜尋引擎「這個網站值得信任」。
其他好處:
- 對於建立網站的權威性與信任度(E-E-A-T)影響很大,因為等於別人主動推薦你
不過外部連結的獲取難度高,通常需要靠優質內容、品牌影響力或對外合作,並不是自己能完全決定的。
內部連結該怎麼設置呢?
要讓內部連結真正發揮效果,除了「有放」之外,更重要的是「放得對」。以下是幾個值得注意的建議,讓大家在進行網站內容分布上有相關的知識基礎:
1. 使用自然語意的錨點文字
錨點文字就是超連結上那段可點擊的文字。
如果可以,讓這段文字能夠清楚描述連結頁面的內容是最好的,例如要連結到一篇SEO教學文章,超連結的顯示文字或按鈕可以寫成「SEO 教學」而不是「閱讀更多」會讓使用者和搜尋引擎更了解連結內容。
同時也要避免刻意堆砌完全相同的關鍵字,保持語意自然才不會讓搜尋引擎覺得可疑。
2. 在重要頁面上設置足夠連結
像是首頁、主力產品頁、轉換導航頁,應該多從相關文章或服務頁導入連結,讓搜尋引擎和使用者都更容易找到。
此外,建議檢查頁面「點擊深度」,不要太深入,避免使用者迷路,尤其是重要的頁面。
點擊深度的意思是,從首頁點幾次才會到該頁。理想情況下,重要頁面應該在 3 次點擊以內,使用者才不會點不進去連結。
3. 維持清晰好閱讀的網站層級
良好的網頁導覽結構能幫助 Google 理解網站,也能幫助使用者快速找到內容。常見做法包括:
- 麵包屑(導覽列表):讓人知道目前所在位置。
- 分類導覽:文章或產品依類別整理。
- 延伸閱讀:在文章內部或結尾提供相關內容連結。
延伸閱讀:Schema 是什麼?(Google 結構化資料標記)
4. 善用核心內容建立起主題集群
主題集群的意思是,我們可以用短篇文章做一個核心主題的關鍵字衝擊。
建立的方式,可以建立一個「核心主題頁」,再從這裡導向更多細分的內容頁。
這樣能讓網站在某個主題上更有「專業與權威」的形象。
5. 避免錯誤的內部連結方式
常見的踩雷情況包括:
- 過度內部連結:一篇文章硬塞十幾個不相關的連結,反而被判定為垃圾。
- 錨點文字過於單調:每個連結都只寫「更多資訊」等類似文字,可能會降低 SEO 分數,因為搜尋引擎無法透過文字得知連結的描述內容(即便他可以自己爬取內頁)。
- 孤島頁面:沒有任何內部連結導入,就算放在網站地圖,搜尋引擎很難收錄。
- 新舊文章不互通:老文章沒有更新連結,新文章也沒有被導入,導致權重無法有效傳遞。
內部連結的重點不在「多」,而在「精準」。自然的錨點文字、清晰的導覽、主題式的規劃,才能真正幫助 SEO 與使用者體驗。
FAQ
Q1:內部連結數量越多越好嗎?
不一定。
比起數量,更重要的是連結的 相關性和自然性。如果一篇文章塞滿無關的連結,反而會被搜尋引擎判定為作弊。
Q2:錨文字需要精準關鍵字嗎?
可適度使用,但不要一直重複同一組詞。最好的做法是混搭:
- 精準關鍵字(例:SEO 教學)
- 同義詞或變化詞
- 自然的描述文字
這樣看起來更自然,也更符合使用者體驗。
Q3:首頁應該放多少內部連結?
首頁通常是網站權重最高的頁面,建議導向:
- 主要分類頁
- 轉換頁(例如產品或服務)
- 高價值內容(例如熱門文章)
大約維持在「數十個」範圍內,保持清晰、可控就好。
Q4:內部連結對小網站也有效嗎?
當然有!小型網站更需要透過清楚的結構和內部連結,幫助 Google 快速理解你的主題,提升收錄和排名。
Q5:如何檢測內部連結問題?
你可以用一些工具來幫忙:
- Screaming Frog 或 Ahrefs:檢查點擊深度、孤島頁、死鏈。
- Google Search Console:查看收錄與覆蓋情況。